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07)》提示:“体重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,易患多种疾病,缩短寿命。”己经明确,体重超过正常水平人,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病、肿瘤、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发生风险,还容易罹患骨关节病、高血脂、脂肪肝、胆石症、痛风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、内分泌紊乱等疾患。成年人体重过低,可出现骨量丢失和骨折、胃肠功能紊乱、免疫力低下、贫血、女性月经不调、抑郁症等多方面病理表现。肥胖与体重过低都会影响身体活动,导致劳动能力下降。 中国健康成人的适宜体重的标准是多少?现在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是用体质指数(body mass index,BMI)来衡量,以BMI权衡身高对体重的影响。BMI由体重(公斤kg)除以身高(米m)的平方得来。我国健康成人的BMI范围为18.5kg/m2 ~ 23.9kg/m2之间,BMI在24kg/m2 ~ 27.9kg/m2者为超重,大于等于28kg/m2者为肥胖,小于18.5kg/m2为消瘦。 举例:  某人54岁,体重77.5公斤,身高1.73米。按以上方式计算,用77.5除以1.73的平方(即2.99),得出BMI为25.9,表明此人体重超重。 人的体重包含身体脂肪组织的重量,还包括骨骼、肌肉的重量。除运动员外,对于一般人而言,BMI增加大体能反映体内脂肪重量的增加。 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07)》明确提出:“成年人的健康体重取决干体内的能量平衡。”而决定能量平衡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进食量和身体活动,即食物提供人体能量,运动消耗能量。若长期摄食量不足,就会因为能量不足而引起体重降低,造成体重过低和消瘦;相反,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,久之,多余的能量就会在身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,增加体重,导致超重和肥胖。所以,指南建议:“为了保持健康体重,提倡食不过量,天天运动。”也就是说,健康体重来自饮食和运动两方面,而胖人减肥也必须通过科学节食和适当运动才能取得效果。 现今,在我国居民中消瘦(低体重)的人数较前显著减少,但在一些贫困地区仍然存在,特别是农村老年人中,消瘦(低体重)率达14.9%。而在包括大连在内的我国大部份地区,特别是大城市,主要问题则是体重超重与肥胖。2002年的调查表明,我国人口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为24.2%,比1992年升高了119%。据估计,全国超重人数达2亿人,肥胖人数达9000万,即我国总体人口的近1/4,成年人的近1/3体重超重或肥胖。北京成人中超重与肥胖的比例高达40%。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认定,肥胖是一种慢性病,它与高血压病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病等多种非传染性慢性病互为因果,相互影响,共存共生。它严重的影响人口的生命质量,与其相关的非传染性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致死原因。鉴于我国肥胖人口的发生率以每五年翻一番的比例迅猛增加,所以,必须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,即体重正常的人要注意持续保持体重在适宜范围内,肥胖的人应按科学方法降低体重。
下期题目:食不过量
大连市营养学会秘书长 营养学教授 刘政
若要转载,请注明作者和转载来自 www.hailongxian.com
|